肠胃炎什么原因导致

2025-11-17 18:50:55浏览量:5

  1. 感染性因素

奘灵

  肠胃炎最常见的“元凶”是病毒和细菌。比如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这些“小坏蛋”,特别喜欢通过污染的食物、水或者接触传播,感染后常让人上吐下泻,还可能伴随低热。而沙门氏菌、大肠杆菌这些细菌更“狡猾”,藏在没煮熟的肉、变质食物里,吃进去后会在肠道里“捣乱”,引发剧烈腹痛、脓血便,甚至高烧。如果症状严重,比如出现血便或持续高热,一定要赶紧去医院,可能需要用抗生素来“镇压”它们。

  2. 饮食不当

  肠胃其实很“娇气”,吃不对就容易闹脾气。比如暴饮暴食、顿顿外卖重口味,或者突然吃太多生冷食物(比如冰西瓜配火锅),都会刺激胃肠黏膜,让它“受伤”。食物过敏也是隐藏的“杀手”——有些人对牛奶、海鲜过敏,吃下去后免疫系统会“误判”,引发胃肠水肿,导致腹痛、呕吐。这时候得赶紧避开过敏原,严重的话还得用抗过敏药。

  3. 药物刺激

  长期吃药的人要注意!非甾体抗炎药(比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)和抗生素(比如阿莫西林、头孢)虽然能治病,但也可能“伤胃”。它们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,让胃酸直接“攻击”胃壁,时间久了可能引发胃痛、黑便。如果必须长期用药,医生通常会搭配胃黏膜保护剂(比如奥美拉唑)来“打补丁”,减少刺激。

  4. 寄生虫与慢性因素

  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,寄生虫(比如阿米巴原虫、贾第鞭毛虫)可能通过污染的水源偷偷潜入肠道,导致慢性腹泻、体重下降,甚至营养不良。这类感染需要粪便检查才能确诊,治疗得用专门的抗寄生虫药(比如甲硝唑)。像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,也会让免疫系统“攻击”肠道,引发反复腹痛、黏液脓血便,需要长期用抗炎药控制。

点击排行

肠胃炎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