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内由万亿微生物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,涵盖细菌、真菌及病毒等。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(SCFA),如乙酸、丙酸和丁酸,不仅能作为结肠细胞能量来源,还可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调节免疫功能,抑制炎症反应。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更可分解乳糖,缓解乳糖不耐受症状。
代谢物是菌群与宿主互作的核心媒介。色氨酸经肠道菌群代谢生成的吲哚类物质,可通过激活芳烃受体调控肠道屏障功能;胆碱代谢产生的三甲胺(TMA)在肝脏转化为氧化三甲胺(TMAO),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直接相关。而菌群合成的B族维生素,如叶酸和维生素K,其产量甚至超过日常饮食摄入量,成为人体必需营养的重要补充。
菌群失衡会引发连锁反应。肥胖患者肠道中厚壁菌门比例升高,拟杆菌门减少,导致能量吸收效率异常;糖尿病患者体内支链氨基酸水平上升,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。通过补充特定菌株或摄入益生元,可重建菌群平衡,例如阿克曼菌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,双歧杆菌组合可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。
维护菌群健康需从饮食、生活习惯入手。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,搭配酸奶、泡菜等发酵食品,可促进有益菌增殖;避免滥用抗生素,适度运动与规律作息则能增强菌群稳定性。当出现持续腹胀、便秘等症状时,及时就医评估菌群状态,已成为现代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。